<
首页>最新资讯

 

“财经战略年会2016”在京召开

 

12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简称“财经院”)主办的“财经战略年会2016”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高校的150余位嘉宾,以及新华社、中新社、《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财经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社科院《要报》、《财贸经济》、《财经智库》、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中国网、凤凰网等30余家权威媒体应邀出席了本次年会。中国网对本次年会全程图文、视频直播。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中国”,旨在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组织财经领域顶级专家就当前重大财经热点问题、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解读展望,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财经智库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来自相关部委、国内著名科研机构、咨询机构、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以及在校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聚集一堂,共同研讨财经发展和改革等重大问题。年会将收集、梳理各家观点,进一步形成可操作性的意见,为政府决策献计献策。

财经院院长何德旭研究员在开幕式上总结了财经院过去五年在学术研究、智库建设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和成绩。“财经战略年会2016”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丝绸之路城市网与全球城市竞争力”等议题,把脉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引领中国财经研究前沿,为决策献计献策,共绘中国财经发展蓝图。年会还发布了由财经院与联合国人居署联合课题组共同编制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上午的总论坛由财经院副院长夏杰长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研究员、建设部原部长汪光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教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郑秉文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教授等著名学者先后作主旨演讲。

蔡昉研究员发表题为“两个‘L’型轨迹——中国经济增长近中期和远期”的主旨演讲。蔡昉指出,中国现在遇到的不是过去能够给带来“V”字型复苏的需求侧的问题,而是供给侧的问题。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是不可逆转的,必然会出现资本报酬递减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趋势放慢的问题。按照这样的趋势,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之间的缺口就不存在。如果此时还能形成“V”字型增长,那就意味着实际增长率超越潜在增长能力,就可能导致过热和泡沫的问题。如果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能顺利开展,那么近中期的经济增长将会呈现“L”型的增长轨迹,但长期“L”型增长趋势的形成还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吴晓求教授就中国金融业正在发生的变化进行主题演讲。吴晓求认为,对金融问题进行科学的判断,必须要研究金融的基本规律。当前中国金融正在发生四个显著的变化,都是基于市场供求的竞争而形成的。一是金融活动的市场化,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二是金融结构的证券化。这里金融结构主要是指金融的资产结构,金融资产的结构反映了国家金融功能的变化,也暗含着国家金融风险的调整。金融资产的结构朝着证券化的方向发展,符合现代金融的基本发展趋势。三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正在到来,无论人民币国际化还是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都预示着这一点。四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智能化在迅速提高。其中既包括新技术的运用,也包括互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包括其它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业的渗透甚至比任何领域都要大,这要求中国金融监管也应走向智能化。

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建设部原部长汪光焘做了“补短板:有序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的演讲。汪光焘指出,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问题。当前房地产市场结构性失衡问题严重,一二线城市地价、房价过快上涨、房价过高;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大、供应过剩,这一系列矛盾实际上已经对社会产生双重危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积极培育发展租赁市场,这是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引导下,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

刘尚希研究员就当前企业经营成本过高、税负重的问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当前企业、行业及整个经济都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突出的特点是制造业创造附加值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切实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不能仅仅依靠减税,而是需要积极推进改革。只有推进改革,有了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好的体制机制,企业的综合成本才会下降。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企业创造附加值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才能提升。

张承惠研究员指出,中国金融环境复杂,既有金融市场的风险,也有金融行业的风险;既有微观主体的风险,也有宏观金融风险;既有国际因素导致的金融风险,也有国内因素导致的金融风险;既有单个行业的风险,更有跨行业交叉的风险;既有短期的金融风险,又有中长期的金融风险。为此,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措施应包括:第一,防范金融风险要由被动堵风险的方式转向更加主动的寻找漏洞,去加强预防性的措施。第二,要调整风险承受能力。第三,改善实体经济环境,大力推进国企改革,促进监管架构和监管理念的调整以及监管技能的提升。第四,加强政策的协调性。第五,加强政策定力,正确引导市场信息,特别是向市场传导清晰、准确的信息。

郑秉文研究员就中国社保体制改革发表演讲。他提出,未来社保制度改革需要提高统筹层次,划转国资;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同时,还应继续做实个人账户,并配合提高退休年龄,提高缴费年限等措施,打出组合拳。

高培勇教授强调,要“警惕政策分析中的跨界现象”。智库研究的成果、政策的分析要特别谨慎,因为它具有人命关天的性质。智库研究成果有可能被决策层所采纳,被管理层所重视,以至于最终付诸实践。所以凡属于智库产品和政策研究,就要建立在精准的专业分析基础之上。如果分析的不够专业,可能提出的所谓政策建议和改革措施就有可能会误导民众、甚至误导决策,产生严重后果。

“财经战略年会”集全局性、权威性、前瞻性和影响力于一身,深入分析财经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国策趋势。作为高端年度盛会,“财经战略年会”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以精心选择的议题和精湛的学术演讲,吸引了大量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推出了诸多高端学术成果,国家智库作用日益凸显。

本次年会成果丰厚,在短暂的会期内,主论坛和两个个分论坛的20位嘉宾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多位评议人对演讲进行了透彻的点评,相关观点得到了与会学者广泛而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