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最新资讯

“降成本”关键要靠扎实推进改革

——中国成本研究会2016年年会成功召开

 

20161015日,中国成本研究会2016年年会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成本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南京审计大学共同主办,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经济学院承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降成本与中国成本研究会的历史使命”。大会特邀嘉宾,中国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企业界、高校、科研机构代表,学术期刊及媒体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大会之前举办的圆桌论坛上,近20位中国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及特邀嘉宾围绕年会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取得的共识是:宏观成本研究应与微观成本研究高度结合;“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的综合体现,扎实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改革,是降低微观企业成本的关键;深化成本研究需要经济学理论的创新,要高度关注成本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关联;研究会应推动全国行业成本标准数据库的建设,推动学术界和企业界围绕“降成本”战略任务联合开展研究。

大会开幕式由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尹平教授主持。南京审计大学党委书记王家新教授致欢迎辞,并结合当前新的形势和背景,阐述了一些成本的有关概念、现象和思考。中国成本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教授在致辞中,对本次年会的主题“降成本与中国成本研究会的历史使命”进行了剖析,指出降成本是经济生活中永恒的主题、是天然的供给侧行为、是天然的结构性行动,降成本关键要靠扎实推进改革。他呼吁,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成本研究会对于降成本的研究责无旁贷,这是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担负起的一项历史使命。在开幕式上,高培勇和王家新共同为5篇荣获年会优秀论文奖的作者颁奖。

大会分为主题报告和分论坛两个部分。主题报告由财经战略研究院总编辑杨志勇研究员主持,6位主讲嘉宾先后进行了主题报告。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刘尚希院长就如何看待当前降成本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对成本的理解要拓宽,不能局限于一点或者局限于某一个学科提出关于降成本的政策建议。他希望在成本研究会的平台上,大家对成本的研究跳出学科的局限展开综合研究,并指出关键是要合理控制成本,使成本变成有效成本,减少无效成本。审计署审计科学研究所姜江华所长指出,审计与降成本密切相关,审计发现了很多与降成本有关的问题。他以“非公经济既要清也要亲”为题,重点阐述了当前民营经济成本高企面临的四方面问题,包括融资难、与国有企业合作难、一些政府官员故意躲避民营企业和涉及的收费摊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林志军院长介绍了他们正在进行的关于鉴定中国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他指出,降成本、去库存跟质量有关,更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应考虑质量成本。他提出,质量成本报告体系包括预防、检测、内部失效、外部失效四方面内容,具有提供量化指标、提高质量管理效率、有助于预算管理等作用,应将质量成本管理提升到战略管理高度。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于增彪教授以三个故事分享了对“企业降本增效机制是宏观决策的及时战略”命题的理解。他特别强调,降成本应从战略高度考虑;加强企业的党建工作,将有助于改善企业降本增效机制的运行效率。

浙江省财政厅会计处周克俭副处长分享了浙江省管理会计的运用实践、探索方法和一些具体成果。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裴育教授集中阐述了事业单位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他认为医院和高校的直接成本核算较多而间接成本核算过少,因此需要强调全成本核算,主要是全过程、全员参与和全要素的一种成本核算体系。

年会分论坛设立了博士后论坛专场。三个分论坛通过宣读论文及点评的方式,相关专家围绕政府成本、产业成本、审计对政府成本的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企业代表在分论坛上介绍了若干案例,进一步丰富了讨论内容。

中国成本研究会2016年年会的成功召开,为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成本研究的良好平台,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降成本,对我国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如何推进改革以加强成本管理等,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刊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