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服务
第三届(2016)中国金融管理年会在烟台圆满落幕
2016年9月23~24日,第三届“中国金融管理年会”在山东烟台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金融管理年会理事会主办,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承办,《财贸经济》、《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管理研究》等国内知名期刊协办,来自全国近4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年会。本届年会主题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金融风险管控研究”,共收到论文投稿80余篇,经初审与专家委员会匿名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论文1篇,二等奖论文5篇。
23日晚举行的理事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卫星教授主持。理事会听取并审议了本次年会获奖论文名单;确定了第四届(2017)中国金融管理年会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承办;接受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江西财经大学金融管理国际研究院为新的理事单位(至此理事单位共33家);计划启动由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策划举办的首届全国研究生量化金融管理大赛;确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为年会的秘书处单位;协商框定了中国金融管理年会的发展愿景规划,即以年会学术交流为平台,以量化金融管理应用为羽翼,以学术成果发布为纽带,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中国特色的金融管理年会品牌。
24日的年会开幕式由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院长马宇教授主持。山东工商学院副校长徐世艾教授出席并致辞,他对本次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认为本届年会聚焦“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金融风险管控研究”,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和现实考虑,对金融业风险防控、助推经济良性发展意义重大。随后,会议公布了获奖论文名单并颁发了获奖证书;最后,正式宣布第四届年会会议承办单位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易行健院长做了简短发言。
年会上午的主题演讲由吴卫星教授和《财贸经济》编辑部主任王朝阳副研究员分别主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纪敏研究员、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资深国际金融专家干杏娣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丁志杰教授、辽宁省金融研究中心及辽宁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曲昭光教授、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院长马宇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下午的分会场讨论除了学术论文研讨外,还就金融学科建设和金融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在上午的主题演讲中,纪敏从当前货币金融运行中的异象入手,强调了改革的紧迫性,这些异象包括:资本流动性与经济走势背离;地产业融资远超其占GDP比重;信用债违约增多,但信用利差迭创新低;央行大规模投放流动性但长短期利差倒挂;货币和通胀有关系的变异;杠杆结构和资产收益结构出现错配;微观和宏观杠杆走势出现背离。干杏娣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资本流动进行了讨论,她从人民币汇率走势入手进行分析,首先对于2014—2016年中国资本流动净流出做了估算,然后分析了中国资本大规模流出的主要动因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汇率市场化与资本流动自由化改革的条件。丁志杰通过指标分解研究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速度问题,他指出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主要源于对世界银行标准的误读和误用。这些误读误用包括:对世界银行标准不甚了解,简单错误套用;对世界银行数据处理的Atlas方法不了解,比如把人民币计价的GDP简单地用当年汇率处理后与世界银行标准比较;忽略了国际经济比较时汇率的重要作用。曲昭光结合辽宁的经验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持作用。马宇分析了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模式的转变问题。
为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中国金融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4年由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高校和《财贸经济》编辑部、《金融管理研究》编辑部等,联合发起中国金融管理联合研究会及教研联盟,确定每年举行一次“中国金融管理年会”。第一届和第二届年会分别由上海师范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办,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本届年会的召开为国内金融学界和业界再次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机会,推动了国内学者对中国金融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学术探讨,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供稿:中国金融管理年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