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最新资讯

 

“财经笔会2016”在南昌顺利召开

 

 

528日,“财经笔会2016: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在南昌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简称“财经院”)与江西财经大学共同主办,《财贸经济》编辑部、《财经智库》编辑部、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编辑部、《当代财经》编辑部、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和财税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会议继续秉承“以文会友、重在学术”的理念,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开幕式、财贸经济—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颁奖、学术交流、交流与讨论、学术期刊建设与应用经济学发展等环节组成。江西财经大学校长王乔教授、财经院院长高培勇教授出席了开幕仪式并分别致辞。王乔介绍了江西财经大学基本情况,并对出席论坛的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高培勇介绍了此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意义和目标。开幕式由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蒋金法教授主持。

“财贸经济—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2015”颁奖仪式由《财贸经济》编辑部主任王朝阳主持。王朝阳回顾了《财贸经济》编辑部与邓子基教育基金会的合作历史,介绍了本次评奖的主要过程。邓子基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罗增寿宣布了本次评奖结果,邓子基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刘倩宣读了邓子基资深教授的贺信。本次评奖共评选出6篇获奖论文。

在上午和下午的学术交流会上,云南财经大学政策研究中心的缪小林副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许文林博士、浙江工商大学的何靖博士、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转型经济与环境金融研究所张云副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杜莉教授分别就中国政府债务、绿色财政政策、商业银行风险偏好、贸易开放与碳泄露、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学术报告。财经院何代欣、江西财经大学席卫群,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陈旭佳、财经院付敏杰,广东金融学院李华民、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杨文华,大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王宇、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鄢哲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钱日帆、财经院李超等对五篇学术报告分别作了精彩点评。报告交流会气氛热烈,学术观点相互碰撞,可谓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本次会议在上午和下午专们就“应用经济学发展的相关问题”以及“学术期刊建设与应用经济学发展”两个议题进行了自由讨论。上午的自由讨论由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李春根院长和王朝阳共同主持。王朝阳在总结发言中提出,加快发展中国的应用经济学科,我们需要更加本土化的研究话题、更加综合化的研究视角、更加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更加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下午的自由讨论由《财经智库》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杨志勇研究员主持。《财经智库》《中国社会科学》《财政研究》《税务研究》《财贸经济》、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地方财政研究》《当代财经》等主流期刊的编辑和与会学者们就期刊建设、应用经济学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最后,高培勇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他特别强调,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进程中,我们有必要打造一种新型的笔会文化,“财经笔会”正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目前已经形成萌芽状态。就会议内容而言,通过一天的研讨,我们基本达成了三点共识。

第一,学术期刊有引领学术发展方向的使命。学术期刊不应仅仅是论文发表的平台,期刊编辑也不应简单做一些发稿、编稿等传统工作;学术期刊应该参与到学术研究的过程之中,并通过编辑、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来引领学术发展方向。这里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跨学科研究问题,我们有必要从二级学科往前走一步,至少扩展到应用经济学的范畴,以更加综合化的视野开展研究。近年来,财经院在打造期刊群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新创办了China Finance & Economic Review(英文刊)和《财经智库》两本刊物,前者选题主要是世界各国所关心的、全球性的问题;后者主要刊载更具现实性、对策性的研究成果。《财贸经济》则定位于应用经济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主要立足学术层面,发表带有系统性、规律性和理论性的研究成果。二是关于实证研究特别是量化分析方法。研究方法不是问题所在,关键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目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种被模型牵着鼻子走的倾向,尤其是一些青年学者,往往围绕模型而组织文章,这显然是主次颠倒了。发展中国的应用经济学,在第一层次的必须是思想,方法只能是第二层次的,是为思想服务的。因此,我们期刊发稿,应该以是否具有学术思想为准绳,刊发真正有思想的文章,而不在于形式。

第二,中国财经领域亟待突破学术研究瓶颈。当前,财经领域在实践层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比如“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再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些高度抽象的提法如何构建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的那样,我们正处在一个应该出思想也能够出思想、应该出理论也能够出理论的时代。财经领域有太多问题需要重新认识,我们应该跳出纷繁芜杂的经济现象,进入到规律层面的研究。对学术期刊而言,这意味着需要发表更多真正有思想的论文,通过编辑、作者和读者的共同努力,着眼于学术贡献而不是简单的学术成果,真正做到学有所长,让所做的研究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第三,办刊需要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作者群。所谓志同道合,是说这些作者要有共同的志向和追求,甚至在学术研究上有共同的偏好。好的学术成果应该在好的编辑手中发表,这样既能提升作者的影响力,也能提升刊物的影响力。因此,编辑和作者之间应该多一些沟通和联系,像“教学相长”那样可以称作“编作相长”,形成良性互动。“财经笔会”要实现的目的就是以文会友,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共同推动中国财经学科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