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服务
问与答(Q&A)
1.作者:我应该给《财贸经济》投什么样的稿子?
《财贸经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为中心,提倡“双百”方针,重点发表代表中国应用经济学最高水准、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优秀成果。
《财贸经济》论文选题广泛覆盖应用经济学各学科领域,旨在探讨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出新观点和新思路,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决策服务。
2.作者:给《财贸经济》投稿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基于《财贸经济》的定位,我们建议作者在投稿前对投稿论文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自我检查,重点可检查如下问题:
(1)论文选题是否有足够的理论价值和/或现实意义?
(2)与同类研究相比,论文是否有较明确的创新点和/或贡献?
(3)论文引用文献是否准确、有代表性,并反映新的研究进展?
(4)论文中的数据是否充分地揭示了现实,并反映新的情况?
(5)论文中引用文献与文后参考文献是否一一对应?
(6)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是否符合要求?
3.作者:《财贸经济》是否倾向于刊登有计量模型的文章?
我们认为,研究方法是为研究内容服务的;根据研究主题的差异,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经济学研究方法众多,计量模型只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而已。
与研究方法相比,本刊更看重论文研究选题,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思想价值和理论贡献。
读者看到本刊发表的论文中不少都使用了计量模型,一方面有计量模型使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量来稿都采用计量分析。
4.作者:投稿后,通常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知道稿件被采用?如被采用,多长时间能拿到样刊?
根据论文具体情况,审稿周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编辑部会在1个月内完成初审,合适的论文将被推荐外审;一轮外审的周期大约在1个月左右,根据审稿情况,大多数稿件至少需要两轮外审;最后,几轮意见会被汇总进入终审环节,一般需要半个月左右时间(关于本刊的审稿流程,作者可到下载中心下载查看)。
终审通过的稿件,编辑部会尽快联系作者,做进一步的完善后即可进入排版环节。从排版到作者取到样刊,中间还有多个环节,包括至少三轮校对、印制、邮发等,这一过程一般需要1—2个月。
5.作者:我从系统里看到两个外审意见都已经返回,能否告知具体意见?
根据本刊的审稿流程安排,在两个外审意见都返回后,根据具体情况,编辑部会做出进一步的安排,因此不会马上反馈给作者。
一般情况下,所有被送外审的稿件的审稿意见都会反馈给作者,但会有一定的时滞。在采用新的系统后,编辑部会进一步优化流程,尽量缩短这个时滞。
6.作者:我认为审稿人提出的意见是错误的,是否可以进行质疑和反驳?
本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基于学术的自由讨论和观点商榷。
我们认为,审稿人和作者之间是平等的,因此对审稿意见中的不合理成分,作者可以提出质疑。根据双方意见的具体情况,编辑部会考虑更合理的处理方式。
7.作者:我从系统里看到稿件复审已经完成,为什么又被送去外审?
由于审稿意见的差异,为保证审稿的客观性,编辑部可能会根据论文情况,酌情安排第三位审稿人。
8.作者:我从系统里看到稿件原来是两个外审,为什么后来又变成一个外审?
按要求,所有论文都必须至少有两份审稿意见。由于审稿需要一定周期,审稿人在收到审稿邀请后并没有立即确认,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做出了“拒绝审稿”的决定。这时,编辑部会推荐新的审稿人重新审稿(但这也会导致审稿时间的延长)。在这个间隙内,作者会看到只有一个审稿人。
9.审稿人:为什么我已经建议退稿,编辑部仍让我复审?并且复审时间还比较短?
按照本刊要求,至少有两份外审意见后才能进入终审。在两份外审意见存在冲突的情况下,终审意见可能仍建议修改后复审。这时,编辑部仍会给予作者退修复审的机会,并将修改稿重新提交给之前退稿的审稿人进行复审。
对于所有复审的稿件,审稿周期都短于初审。这是因为,审稿人之前已经较为仔细地阅读了论文,对论文整体情况有较好的把握,复审时的重点相对比较突出,且作者通常会提交修改说明报告。
10.审稿人:为什么我的复审意见仍是退稿,但文章最终却见刊发表?
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对于复审意见为退稿的稿件,如果第三位审稿人的意见是建议刊发,并且该稿件通过终审,那么的确存在刊用的可能性。这时,编辑部一般会进一步征求原审稿人的意见。但如果审稿人长时间无反馈,则可能发生此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