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详情页

我们为何“留在故乡”:出生地城市身份租金与劳动力迁移决策

【作者】
张 磊 邓紫琪 张川川
【单位】
张 磊,湘潭大学商学院、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心副教授,411105;

邓紫琪,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510632;

张川川(通讯作者),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310058。

【摘要】

地区之间的机会不平等不利于在全国市场范围内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本文沿袭Milanovic(2015)从公民身份租金视角研究机会不平等的思路,验证和估算了中国不同城市之间身份租金的存在性及大小,并进一步分析出生地城市身份租金对劳动力迁移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不同城市存在地区环境差异所导致的地区身份租金,这意味着个体出生在一个“好的”城市将获得更高的地区身份溢价,并且出生地城市身份租金对劳动力“留在故乡”工作的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排除2015年返乡创业政策影响、变换数据库和增加控制变量以及采取工具变量法回归后依旧保持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与低受教育程度者、一般劳动力及城镇劳动力相比,高受教育程度者、政府公职人员、农村劳动力受出生地城市身份租金增加的影响而“留在故乡”工作的机会比更大;随着出生地城市身份租金的增加,劳动力回流效应逐渐增强。在个体存在出生地城市身份租金的背景下,应通过对机会劣势城市给予政策性补偿,努力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劳动力优化配置和区域平衡发展。

【关键字】
出生地城市身份租金 机会不平等 劳动力流动 人才资源 全国统一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