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服务
首页>详情页
“营改增”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 【作者】
- 苏梽芳 陈昌楠 蓝嘉俊
- 【单位】
-
苏梽芳,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362021;
陈昌楠,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362021;
蓝嘉俊,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讲师、博士,362021。
- 【摘要】
-
“营改增”作为中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其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尚有待研究。本文首先通过一个理论框架揭示了“营改增”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经济逻辑,即“营改增”使企业购进固定资产可以进项抵扣,降低了资本要素相对价格,由于服务业的资本和劳动互补,这将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次采用2009—2015年中国服务业上市公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使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提高了5.96%,并且在实施后第2年的影响最大。异质性分析表明,“营改增”显著提升了非国有、劳动密集型和出口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营改增”提高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由于服务业中资本和劳动互补,这将提高劳动需求,进而提高平均工资率,最终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
- 【关键字】
- “营改增” 劳动收入份额 固定资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