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服务
首页>详情页
中国城镇家庭财富差距总体考察、来源分解与形成机制
- 【作者】
- 张 平 诸葛安东 田 也
- 【单位】
-
张 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200433;
诸葛安东(通讯作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200433;
田 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传媒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E161EH。
- 【摘要】
-
财富差距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已有研究部分揭示了住房在中国财富差距中的关键作用,但对其内在结构以及形成机制的深入剖析仍然相对匮乏。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经济发展如何塑造了中国家庭财富的内在结构和分布现状,并利用微观数据测算1995—2020年财富差距的演变,对其构成进行多维度分解,对其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2008年以来,中国城镇家庭的财富差距主要来自房产差距,其贡献率接近80%。第二,与地区内相比,地区间的财富差距处于主导地位,其贡献率接近70%。第三,在房产价格快速增长时期,政府支出资本化带来的房产增值是城镇家庭积累财富的最主要机制;在有房家庭内部,地区间发展差异带来的房产价值差距贡献了主要的财富差距。第四,家庭的财富百分位更多受到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房产持有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地区间差异带来的财富差距仍占主导地位,未来应结合不同群体的财富特征,有序推进针对房产存量价值和增值部分的税制建设,从而调节财富差距,推进共同富裕。
- 【关键字】
- 财富差距 财富积累 来源分解 再分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