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详情页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行政干预与高碳企业减碳融资收益

【作者】
魏晓楠 孙传旺
【单位】
魏晓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讲师,100083;
孙传旺(通讯作者),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361005。
【摘要】

“降成本”和“增收益”是推进高碳行业低碳化转型的关键。在推进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引导绿色金融赋能低碳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基于中国税收调查数据库与重点碳排放企业名单数据,验证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降低高碳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减碳融资支持主要围绕大型和存续时间长的企业,中小型及存续时间短的企业较难获得低成本资金。机制检验发现,碳强度的下降增强了市场机制的融资纾困作用,提高了债务资金的风险容忍度,扩大了市场竞争与生产效率较高企业的授信敞口。本文还从融资结构上验证了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下降根源于减碳收益而非惩罚效应;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有针对性地降低了高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有效约束了企业的“漂绿”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化交易的减排方式会缓解政府行政干预的负向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为推动碳减排与融资收益相挂钩提供了微观实证证据,对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化、助力降低碳减排领域的债务融资成本也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字】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减碳融资收益 行政干预 绿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