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详情页

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微观机制研究:理论分解、实证量化和政策选择

【作者】
厉雨婷 徐铭梽
【单位】
厉雨婷,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11189;
徐铭梽(通讯作者),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100871。
【摘要】

研究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形成机制对制定产业政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鲜有对显性比较优势(RCA)进行微观机制的分解探讨,本文对这部分研究做出了有益补充。具体而言,本文基于嵌套CES框架将RCA拆解成生产成本、生产工艺等供给侧因素以及市场规模、消费者偏好等需求侧因素,并结合大样本宏观数据与微观企业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供给侧对总体RCA的解释性占主导地位,且外部冲击的解释力度也不断增加;具体到供需因素内部,生产工艺因素和市场规模因素的解释力度较大,消费者偏好因素对需求侧RCA的解释力度呈波动式上升;地区间贸易模式存在差异。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其他因素对总体RCA的解释力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这部分地区存在较大的贸易潜力。混淆供需因素不利于理解比较优势形成的深层机制,本文为此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为政府在提升制造业比较优势过程中如何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提供切实的政策性启示。

【关键字】
显性比较优势 贸易规律 产业升级